走進萬華的小巷子裡,許多工作人員正在忙進忙出,門口則有無家者與經濟弱勢的大哥大姐前來領取免費餐盒。這個讓他們可以安心休息,並且有人關懷的友善空間,是浪人食堂經營的「福喜小客廳」。
福喜小客廳店長明潔說:「如果你需要不斷地煩惱,你的餐食、下一餐在哪裡,或是不確定你到底能不能拿到餐食的時候,你滿腦子只會想著我下一餐要怎麼辦。」
不只發便當,福喜小客廳另一個功能是提供重回職場的訓練。許多無家者不是不想工作,而是受到身體狀況不理想的限制。小客廳邀請他們加入團隊,從簡單的任務做起,再慢慢提高難度。等訓練到一定的程度,就可以介紹合適的工作機會。在耐心的陪伴下,除了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,更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。
明潔表示,「從街頭剛轉到職場,他還有一些不適應,我們就設計很簡單、回饋感比較高的工作,單一性很高、短工時,隨時他有狀況時,社工都可以介入陪伴他,討論發生了什麼事,去釐清狀況是什麼。」
在萬華這個地方,還有許多像福喜小客廳這樣的社福團體,各自發揮創意與行動力,滿足街友們多方位的生活需求。由芒草心協會創立的香香澡堂,是另一個例子。
外界往往對街友有偏頗的刻板印象,但其實大多數街友都希望維持外表整潔,不想讓人留下負面觀感,只是對沒有固定住所的他們來說,這項基本需求卻如此困難。
而香香澡堂就是一個讓街友可以舒舒服服洗個澡的地方,也是台灣第一個以盥洗為主要服務的社福據點。
澡客黃阿姨說:「洗得很舒服,很快樂,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。」
自己就有10年流浪經歷的玉珠姐,現在也在澡堂擔任店員。她表示,自己特別能感同身受,有時候一句問候,就是很大的溫暖。
香香澡堂店員玉珠姐說道,「除了洗澡之外,人跟人之間一些溫馨的互動問候,就是感覺是有溫度的關懷,流落街頭有時候三餐不繼的人,這些都是很大的幫助。」
在浴室的水氣氤氳裡,許多工作一整天的人,沖掉一身疲憊。沐浴後,澡堂更提供物資讓人免費領取,還可以轉介醫療、租屋與就業。
而位在廣州街剝皮寮,由夢想城鄉協會經營的脆弱畫室,則注意到陪伴與支持的重要。他們發現,許多經濟弱勢者出於自卑、羞愧等心理障礙,沒有勇氣接受別人給予的機會,也不敢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挫敗感。
脆弱畫室選擇用藝術創作作為媒介,無論是透過繪畫、木工或是戲劇,讓來參加課程的人,安心地述說自己的人生故事。
夢想城鄉活動與戲劇課統籌拉丁表示,「我們在藉由扮演某一個角色的時候,都有辦法去重新感受創傷這件事,甚至訴說或表現出這件事情。」
在這裡,無論是工作夥伴,還是來上課的大哥大姐,都被稱為「學員」,代表所有人都是在創作當中平等學習。
夢想城鄉營運與行政統籌秋秋表示,「在夢想城鄉這裡,沒有很明確的助人者和受助者,對我們來說,全部的人都是有脆弱經驗的人,但我們都在用藝術的方法,去整理自己、看見自己,重新跟過往的自己連結。」
無論是一頓飯、一次沖澡,還是一堂創作課,萬華的許多社福團體長期在社區耕耘,合力為街友們建立起一張緊密又溫馨的社會安全網。